起起落落的Kenzo,經歷不同時代和掌舵人的變遷之後,迎來潮流的新掌舵者Nigo,面對瞬息萬變的市場,Kenzo能否在Nigo的帶領之下,突出重圍 ?
日本街頭潮流大師Nigo擔任Kenzo 官網品牌藝術總監,接任4月離職的Felipe Oiveria Baptista,於9月20日生效。
作為繼高田賢三1999年徹底退出時裝界後KENZO的首個日本創意總監,NIGO表示, “我很榮幸被任命為KENZO的新任藝術總監。壹直以來,我認為自己與創始人高田賢三都有著不解之緣。在我出生那壹年(1970年),高田賢三於巴黎開設第壹家門店;我們畢業於同壹所時尚院校(東京時尚設計學院);當他於1993年加入LVMH集團時,我也正式開始了我的時尚事業。他創意獨具的先鋒理念,以及對多元文化的深刻理解,都對我的時尚之路產生了深遠影響。我希望能夠延續他的匠心精神,打造壹個煥然壹新的KENZO世界。”
1993年,Nigo在東京創立街頭潮流品牌BAPE,並打造鯊魚衛衣等多個爆款,同年,高田賢三將運營了23年的Kenzo賣給LVMH;2014年,Nigo將BAPE賣給IT集團,2014年成為優衣庫UT系列創意總監,去年與Virgil Abloh合作為Louis Vuitton打造聯名系列,獲得市場積極反響。
同時,Sidney Toledano被任命為Kenzo的品牌首席執行官,將於10月18日上任,接替任職4年的Sylvie Colin。
這壹連串人事變化預示著Kenzo即將開啟壹個新的篇章。
對此,Nigo表示,任職Kenzo 衣服創意總監壹職,是他從業30年來最具“挑戰性”的壹次。
縱觀Kenzo起起落落的這些年,2011年Kenzo選擇Carol Lim和Humberto Leon兩位非設計師出身的掌門人,Kenzo看中Carol與Humberto所創辦的Opening Ceremony 的成功,他們加入Kenzo後迎來了短暫高潮“虎頭衛衣”“大眼睛T恤”等爆款曾風靡壹時,Carol與Humberto於2019年離開Kenzo,而後由FelipeOliverira Baptista擔任創意總監壹職,此前Felipe曾在Lacoste擔任創意總監。
任職不到兩年,Felipe即於半年前離開Kenzo。
“品牌都是有生命周期的,之前Humberto與Carol的組合也火過壹陣子,換了Feliphe,其實口碑還不錯,但趕上疫情,且設計師風格收效太慢,作為壹個商業品牌可能等不起。”資深時尚從業者這樣對我們講到。
起起落落的Kenzo,在經歷了不同時代和掌舵人的變遷之後,迎來潮流的新掌舵者Nigo,面對瞬息萬變的市場,Kenzo能否在Nigo的帶領之下,突出重圍 ?
NIGO是誰?
NIGO,本名長尾智明(Tomoaki Nagao),1970 年出生於日本群馬縣首府前橋市,在80年代末搬到東京,並且畢業於文化服裝學院(Bunka Fashion College),這所學校也是高田賢三的母校。
大學時,長尾智明認識了校友——UNDERCOVER主理人高橋盾。
當時高橋盾常帶著長尾智明去自己的愛店 A STORE ROBOT 買東西, A STORE ROBOT 的老板正巧認識藤原浩,說長尾智明長得像藤原浩,就給他起了個名字叫做 「藤原浩二世」,“2 GO” 在日語裏讀起來是 “nigo”。
有意思的是,藤原浩也是年長NIGO六屆的學長。
同為熱愛音樂的NIGO在認識藤原浩以前就相當崇拜他,因此,當獲得自己偶像的「二代目」NIGO這個稱號時,NIGO心裏是相當開心的。
當然,面對自己才華出眾的小迷弟兼學弟,藤原浩也沒有虧待這位後輩。當時藤原浩正好想找位助手,於是NIGO就壹直跟在藤原浩身邊,幫他打理雜務。
跟在藤原浩底下做事的NIGO,很快就學到了藤原浩操作市場的經驗,兩人很快就建立起良好的關系,這也讓NIGO日後的潮流之路走得更加順遂。
深受藤原浩的影響,NIGO大學主修編輯課程,壹邊給藤原浩當助理,他還開始在《POPEYE》做兼職編輯,並且和高橋盾壹起做了個專欄《LAST ORGY 2》,接替了藤原浩和高木完停載的專欄《LAST ORGY》。
1993年,NIGO和與同樣是深受電影《人猿星球》影響的高橋盾壹起在裏原宿開了壹家名為“NOWHERE”的潮流店鋪,這間店可說是A Bathing Ape的前身。
A Bathing Ape以猿人作為LOGO及創作元素,而且亦用了人猿星球的壹句經典的口號“Ape shall never kill ape”作為其品牌的標語。
壹開始,這家店分為兩個部分,高橋盾在壹邊售賣個人品牌UNDERCOVER,在另壹邊NIGO的A Bathing Ape則賣古著與球鞋。
從日後NIGO的設計不難看出他有多愛美式復古風格。
有說法是,當時高橋盾的UNDERCOVER門庭若市,但NIGO的古著店卻相當冷清,這讓NIGO意識到創立原創品牌才是出路。
於是1995年,NIGO第壹次和品牌UNDERCOVER合作推出衣服。
BAPE最初不是以賺錢為目的而成立的,更像是NIGO分享個人衣櫥。
真正讓Bape名聲大噪的,是木村拓哉在日劇 《戀愛世紀》(1997)、《律政英雄》(2001)中穿了 BAPE。
在明星效應下,日本迅速掀起壹股BAPE熱潮,之後其他日本藝人也開始穿著這個品牌,BAPE更出現了空前的排隊盛況,這股潮流從日本漫延到香港及臺灣。
在上世紀末,BAPE就開始搞限量銷售,店鋪門外時常大排長龍,產品價格常被炒高,在BAPE最巔峰的時期,甚至不輸給現在的Supreme,在ebay上,BAPE 都是天價……
接著,美國音樂人們讓全世界認識了NIGO。
2001 年,NIGO和 “菲董” Pharrell Williams因為音樂結識,NIGO送了菲董許多BAPE的衣服,他開始在各種場合穿著BAPE,人猿 T 恤與鯊魚嘴衛衣壹瞬間成了嘻哈界的潮流指標。
在他的介紹下侃爺Kanye West、Virgil Abloh都成了NIGO的老朋友。
Virgil Abloh甚至曾在接采訪時表示,NIGO是他在時尚界第壹個真正的導師。
於是2004 年,BAPE在紐約開設的第壹家海外旗艦店。
自此,BAPE開始全世界擴張。
然而,當管理BAPE的商業運作比重大於創意發揮比重時,NIGO力不從心了,加上沒有了新的創意,消費者也開始對BAPE疲憊。
經營狀況不佳,連續多年錄得虧損,2011年,NIGO以280萬美元的價格將Bape賣給了香港的 I.T 集團,,就像他那時候接受 WWD 采訪說的那樣:
“公司本身並非處於壹個非常悲慘的狀態當中,但當我花費非常長的時間學習管理營運這方面,最終我發現並不能按照我所預設的來進行。”
在賣給I.T 後,BAPE徹底走了下坡路。
無NIGO不BAPE,沒了NIGO的BAPE年復壹年復刻鯊魚帽衫,猿人衛衣,拿著這兩個元素與各種品牌聯名。
NIGO也說過:“壹個只會聯名的品牌,對我壹點吸引力也沒有。”
在賣掉BAPE的同年,NIGO做了另壹個自己的品牌Human Made。
Human Made的品牌口號是Gears for Futuristic Teenagers,意為青年未來裝備之選,風格上則圍繞著美式復古、軍裝、工裝三個核心關鍵詞。
品牌誕生之後,Human Made也是不斷推出各種聯名企劃,像和KFC、Coca-Cola、CPFM以及adidas等
其中比較有名的就是Human Made與 Levi’s 的合作中打造了壹個 “30 年前的Nigo”。
和老友Virgil Abloh壹拍即合,2020年開始與LOUIS VUITTION男裝開展了聯名合作。
這個 “LV²” 膠囊系列連著做了兩季。
今年7月,Human Made更是官宣將要攜手Kaws,帶來全新聯名系列。
值得壹提的是,2013 年,NIGO還出任了優衣庫旗下 UT 系列創意總監。
幾年前讓消費者們搶破頭的UNIQLO UT x KAWS,始作俑者就是NIGO。
在此次的時裝評論中,我們分別請到《T》中文版國際時裝編輯總監,倫敦大學亞非學院訪問學者QueennieYang;資深時尚商業媒體人、時尚創意平臺CASE聯合創始人NinoTang以及資深時尚買手—— MOON(匿名)。
NIGO本身就是影響力。
資深時尚買手—— MOON
Nigo在街頭潮流圈中的身份舉足輕重,當初在90年代和Nigo壹起玩兒開買手店;Jun Takahashi的個人品牌Undercover現在也成熟了,至少歐洲市場是認可他們的;如今大時裝屋的掌舵者KimJones和Virgil Abloh都是當年看著他們這幫人玩兒的,相當於是Nigo的後輩。
當然,此前Opening那兩人掌舵下的Kenzo根本就不街頭,沒有街頭潮流的人會穿Kenzo 。
街頭服飾是老百姓的,這就是為什麽球鞋市場那麽火爆。不是因為什麽爆款而火,妳可以看看街上有多少人穿運動鞋,有多少人穿皮鞋;這也是為什麽李寧、安踏什麽的股價壹直在漲。
LVMH這麽大的壹艘船都敢這麽掉頭 ;Kim和Vigil拿到了Dior和Louis Vuitton的船票,浪潮壹個勁地把他們往前推 。
目前高級時裝屋的當家都是80後,這些人的成長背景是什麽?他們是聽嘻哈音樂,汲取著街頭文化成長起來的,球鞋在他們血液裏就是青春。這樣就不難理解,為什麽Dior會和AJ1做聯名;Virgil會發布The Ten系列並擁有近50雙的Nike聯名 ;Nigo最早的牌子LastOrgy 、Nowhere,到後來的Bathing Ape都是裏原宿街頭文化的起源。
老外認知中的Urahara Style就是從那會兒才開始的,那些老外就包括年輕時的PhaheWillams和Kanye West,現在他們都是響當當的人物了。
阿諾雖然是個老頭,但他懂年輕人,而不是固步自封壹味地唱高級時裝的挽歌 。
LVMH的資源幾乎涵蓋全世界的時裝產業了。我大膽猜測往後Kenzo x Louis Vuitton也不是沒有可能,虎頭換成北極熊或者鴨子,說不定還能再賣壹大輪。
當然,Nigo上去後,很有可能把Logo都給它換了。
Nigo的作用是打造爆款
資深時尚商業媒體人、時尚創意平臺CASE聯合創始人——Nino Tang
其實,Kenzo本身的粉絲基礎並不差,只是近幾年沒有太多的動作,從而消費者的關註度也開始下降,“尤其是在購買新品的時候,如果與過去的Kenzo相比,我還是更願意買過去的產品;這個意思就像Old Celine壹樣。”
產品不突出,賣得好的還是之前的“爆款”,目前來看,Kenzo已經很難再去突破,從Nigo的加入就能夠判斷,“潮流化”這條路已經成為必然。
壹個重要的原因就是,Kenzo母公司LVMH已經嘗到不少這樣的“甜頭”。
奢侈品潮流化為LVMH旗下的很多品牌做出很多優異的成績,Kenzo選擇Nigo已經十分明顯的地去打造更多的爆款。
既然LVMH選擇了這條路,日後Nigo打造爆款時是不會吃虧的。
縱觀LVMH在打造創意總監的個人人設這壹區域的成功經驗,Nigo去Kenzo的本身行為或許是在打造創意總監的個人人設,而不只是憑借Nigo的設計才華把品牌重新拉回來。
Nigo也是壹個很喜歡做跨界合作的人,他在優衣庫擔任創意總監的時候做過很多成功的跨界嘗試。
之後,Nigo極有可能同時將爆款、潮流和時裝做融合,為Kenzo奠基新的定位。
在博弈論中有壹個叫作劃船賽艇的博弈論。它是這麽講的,在海上的風向發生變化的時候,妳應該怎麽做?
如果妳作為在前期比較有領導力的壹個團隊,妳肯定是要先看妳的對手怎麽做,因為在風向改變,妳沒辦法預測未來是什麽樣子的情況下,只有看對手正在做什麽,才能轉變風向,帶來最小的影響。
在這之前,在LVMH已經做過多方面奢侈品潮流化措施的前提下,將此方法應用於Kenzo之上也能夠理解。
我不能確定Nigo能在這個地方待多久,但目前來看,他的確起到了話題性的作用。
Kenzo的客群本身認為Kenzo具有壹定潮流基因,從虎頭衫開始,再往前就是另壹個年代的人……就像喜歡OldCeline的那批人,喜歡的或許是Phoebe,而不只是這個牌子。
Louis Vuitton很多時候就是這麽做的,就像Virgil在說潮流跟時尚的時候,他曾表明這壹塊到底是誰定義是說不準的,也有可能未來的時裝是他定義的。
或許Nigo的粉絲會吸引來壹部分人促成購買,可同時潮流本身是在影響著Z世代的消費趨向,它更希望吸引的是Z世代的目光,而不是過去的那批人。
期待Nigo的到來,但Kenzo在國內市場依然有挑戰
Queennie Yang,《T》中文版國際時裝編輯總監,倫敦大學亞非學院訪問學者
Nigo和Kenzo創始人高田賢三同為日本設計師,在品牌的精神傳承方面有著與別人不同的理解;並且Nigo對於制造產品、話題、打造品牌形象的能力正能夠滿足當代年輕人的喜好,加上他自身所帶的號召力,這樣的任命已經讓市場非常期待了。
從更廣泛的角度而言,他進壹步深化了LVMH整個集團年輕化的戰略,在未來可能會組成更多的合作矩陣。而其挑戰在於和其他所有更換創意總監的品牌壹樣,其願景有多大程度能夠轉換到零售和消費端,這也取決於LVMH的決心和投入。
此前,讓Kenzo大為走紅的虎頭與高田賢三的Jungle風格有壹定的傳承,但是可惜的是,在這個爆款之後,品牌缺乏繼續推陳出新的能力,消費者很快就感到了厭倦。
同時,Kenzo在走準潮流路線的同時,其價位卻沒有壹般潮流品牌那麽親民,也沒有潮流品牌的策略,導致喪失了品牌的稀缺性,進而辜負了消費者的青睞。Nigo也會面臨同樣的壓力,他首先要創造出壹個鮮明的形象以及相應的爆款,然後要證明自己在Kenzo的DNA上不斷推陳出新的能力,我也很期待他會不會帶來壹些驚喜的合作或是新的營銷方式。
Kenzo除了產品力之外,如何營銷和溝通是非常重要的壹環,按照目前的發展趨勢,短視頻和長視頻是必不可少的,Nigo是壹個很善於產出內容的人,因此很期待他以壹種真誠的姿態,在這方面帶來更多真正別處看不到的內容。
不得不說,Kenzo在國內依然有挑戰,壹則是品牌的定位和價格點,二則是本土化運營和零售網絡。
我覺得奢侈品年輕化是壹個必然的、不可避免的趨勢,但是否年輕化就意味著潮牌化,可能各個品牌在這條路上走窄了,類似Ami、Jacquemus、SimoneRocha這樣的品牌其實也在開辟出不壹樣的道路;像Yohji Yamamoto這樣的品牌也依然有很多年輕人喜歡。品牌應該意識到年輕消費者的興趣和美學取向是多元的,且不斷變化的。
現在市場願意給到設計師的耐心越來越少了。大家都希望見到立竿見影的美學重啟,相對於奢侈品牌而言,Kenzo這樣的準潮牌,壓力會更大, Nigo的到來,是否會塑造壹個全新的KENZO,讓我們拭目以待。
-END-